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Unbox開箱」標籤的文章

【開箱】新桌面迎新年:Probase X、指紋時尚鍵盤、精準滑鼠

迎接新的一年,桌面過去也增加了不少新玩意兒,包含:超早鳥集資,剛到貨的Monitormate Probase X、學期間沒時間開箱的微軟指紋時尚鍵盤與精準滑鼠,這次通通一起來介紹吧! Monitormate Probase X Monitormate這間廠牌以生產顏質匹配Mac的螢幕架聞名,Probase則是旗下最新一款的螢幕架,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對街口的需求選擇HD(集成HDMI)、C(type c),抑或是剛集資完成,也就是本篇介紹的X。 外包裝是該款螢幕底座接口的照片,清楚地表示出此款接口包含兩個USB3.0,一個type c,一個SD讀卡機、一個microSD讀卡機與一個網路接口,側邊則標示著品牌名稱。 Probase X預先配置的底座顏色為消光黑,不得不說質感非常良好,整體造型優雅對稱,上色相當均勻,維持Monitormate一貫地優良品質,不過若是手汗較多,可能容易留下手印。 底座的一側為剛剛介紹的那些接口,其中type c接口支援 【PD/QC 18W快速充電】 ,能對應當前主流手機的快充協定。Probase X的接口相當多元,從個人觀點來看,應該是鎖定 使用筆電為主、居住於小套房宿舍 等族群。只要一條USB線,便能擁有: 額外2個USB 幫手機充電 相機/手機讀卡機 有線網路 底座的另一側則是小抽屜,給使用者放隨身碟、鑰匙等小東西,根據廠商的宣傳,他們未來會推出其他模組,讓使用者替換掉小抽屜,擴充底座的機能。 接下來介紹一下配件,從左至右分別為36W電源供應器、USB3.0 A對A 傳輸線,USB Type C轉Type A。這邊就要小小抱怨一下,那麼漂亮的螢幕底座附送一個有失美感的電源是怎樣> <,而且供電方式居然還是傳統圓形DC,若本體供電能也能改為PD(同Probase HD),順便新增一個對筆電充電的PD接口,不必附送電源,讓使用者自行搭配PD電源供應器的話,這項產品必能更加完美。 針對傳輸速度部分,這邊就不多介紹了,我只知道剛剛傳十幾張開箱照片一下就傳好了XD 微軟指紋時尚鍵盤、精準滑鼠 接下來看到微軟去年推出的鍵盤與滑鼠,雖然外型真的相當吸引人,但保固與過去的微軟產品不同,僅有一年,想入手前得仔細斟酌,我外貿協會只能接受了...

【開箱】設定簡易,價格親民之Yeelight智慧燈泡

最近Google Assistant即將開放繁體中文的支援,台灣的語音助理之爭總算能開打了(X 本身使用Google Home mini已有一段時間,但無奈的是台灣居家控制風潮不盛行,程式小白與普通消費者能取得的智慧家電實在少之又少,過去僅使用Assistant的Routine功能作為睡覺前設鬧鐘、報行事曆、天氣的用途,可謂大材小用阿。 前陣子,趁同學去北京大學實習時,託他順便帶了3顆Yeelight回來,也就是這次開箱主角,Smart LED Bulb(Tunable White),搭上優惠總計千元整,可說是貧窮學生踏上智慧家居的小捷徑阿。 因為個性邊緣不在家開Party的,想來想去五光十色的燈炮好像實在不怎麼需要,於是決定省下經費,購買可調色溫版而非RGB版。 基本上也不需要擔心2代Yeelight的支援度,全球全電壓,標準E27,800lm,也相當夠用了,以下就以幾張開箱圖(這次拍得不好QQ),搭配示範影片作說明。 ▲外盒採全英文的包裝,上頭明載支援Google Assistant,流明數,耗電花費。 ▲看起來與一般燈泡無異的外表,不過沒對到焦Orz ▲使用Yeelight自家的App配對後(台版米家暫不支援),成功接入Google Home。Yeelight App本身有支援場景設置,搭配Activate指令能一次把所有燈泡、燈條弄到位。 ▲最後則是幾項指令的示範。 期待未來台灣相關產業能蓬勃發展,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。

【開箱】New Surface Pro輕巧、便攜、高顏質

微軟於2017年中發表Surface Pro 4的繼承者---New Surface Pro,同樣主打著二合一、變形、多功能、繪圖、高顏質等特色,在外觀不大幅更動原有的基礎下,重新設計內部的版面配置、散熱機制等。上市至今將滿一年,尚未傳出嚴重災情,一直缺乏一台便攜筆記型電腦做為行動裝置的我,在Build 2018沒有新Surface裝置發表的前提下,就把這台早已列入名單許久的裝置買下了。 ▲Surface賣到後來都會出現各種同捆包,這次入手的也不意外的選擇Surface Pro 4鍵盤同捆包,價格相當實惠,不過個人認為,若是有能力買觸感更優、外型更美的ALCANTARA SIGNATURE TYPECOVER就買吧,那質感沒話可說阿! ▲Surface的美背,提供還算堪用的相機鏡頭,近年Windows田字號與Surface品牌LOGO逐漸合一。此外,為了達到重量減輕,Surface Pro與Surface Laptop選用不同的機殼材質,因而無法像Laptop提供多款顏色選擇。 ▲正面裝上TYPE COVER的模樣,看起來就像是一本筆記本啊,底部則是MICROSOFT品牌點綴。 ▲最大可展開至165度的無段支架,讓你自由選擇適合的角度,甚至是開展至最大,當作畫布使用。 ▲Surface前面具備WINDOWS HELLO臉部辨識,這功能我十分喜歡,不但辨識迅速,在微光環境下也能順利辨識,WINDOWS尋找使用者的小眼睛也十分可愛。 ▲搭配副廠的PEN,,採用Micro USB充電,但不支援藍芽配對連結,沒辦法設定按鍵功能是稍微可惜的地方。 ▲筆頭可更換,但是我不知道去哪裡買就是了。 ▲這款觸控筆在Surface Pro上同樣有4096階感壓,不過觸控筆的筆跡是否流暢與軟體的支援度大有關聯。 ▲這次選擇的版本是m3/4G/128,或許大部分人會覺得這規格不堪用,不過當初的設想就是有一台效能比較好的DESKTOP與文書堪用的LAPTOP,運算過於繁重的工作,我想還是交給桌機處理即可。 ▲在WINDOWS 4月更新後,新增時間軸的功能,在裝置間能快速切換,工作無縫接軌。 ▲開箱就到這邊告一段落啦,有甚麼問題都可以詢問的!

【開箱】小棒棒大妙用,BENQ智慧護眼ScreenBar

BENQ約莫在去年Q3時推出了這款ScreenBar產品,轟動市場,產品熱銷許久,一度搶手缺貨,還獲得 2018台灣精品獎 ,網路上可以搜尋到不少相關開箱文,有業配也有實際用家的分享。 換了新螢幕後,原本的檯燈根本無法完整照到螢幕,照到的地方也會反光,注視螢幕時也會直接看到舊檯燈刺眼的光源,最後索性用電腦時不開檯燈了,但光線不足有點傷眼,也非長久之計阿,於是......本人這次就來開箱昨天看到優惠後手滑買下去的ScreenBar。 ▲在PC家購入,外盒是PC家自己的24H紙箱,內部則是另外使用一個略大的塑膠袋再將盒子包起來,從包裝來看這款ScreenBar的使用方式一目了然,使用重錘將燈懸在螢幕上方,連接線僅有一條電源線供電,右下角則寫明這款智慧檯燈榮獲台灣2018精品獎。(請無視左上角垃圾ww) ▲包裝為抽屜式,左右兩側皆有封條確保拿到的是新品。 ▲拿掉外盒彩色印刷包裝後,內部是一般的紙箱。 ▲取出後的樣貌,個人認為它有種禮盒的既視感,拉出各種箭號說明各個按鈕的功用,新手很快就能理解這款燈是如何運作的 ▲在箱子的另一側,重錘的相應位置有一塊防止撞擊的緩衝墊,個人覺得這樣算是蠻細心的,妥善保護好產品,確保消費者能拿到完好的產品。產品上有特別註明這款產品適用於螢幕厚度1-3cm的顯示器,不過網路上也有用於筆電螢幕的實測,官方提供的數據可能是最穩固的放置方式。 ▲產品比較光滑、亮面的部份出廠時皆有保護。在這支金屬燈管上,這種亮面設計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相對的也就更容易刮傷。 ▲使用micro-usb作為供電介面,內附長度足夠 (懶得量) 的micro-usb對usb-A的線,沒有內附變壓器,連接供電5V/1A以上的變壓器,連接電腦的USB則是沒有限制。 ▲主要操作的按鍵都是前面提到的亮面,由左至右分別為亮度調整、色溫調整、光源感應器、自動調整、電源開關,非機械按鍵而是觸摸感應式,還蠻有科技感的。各按鍵詳細的用途後面介紹。 ▲即便是窄邊框也不用擔心,我使用的BM320邊框約0.8mm厚,這款檯燈使用的支架基本上不會影響到螢幕的顯示。 ▲金屬材質的燈管設計,沒有過多複雜的操作,1秒掛上的極簡安裝,我相信所有人都能輕鬆上手這款螢幕燈。針對上面的按鍵做簡單的介紹: 亮度調整: 長按可以調整亮度(非線性調整)。 色溫調整: 長按可以調整色溫(非線性調整...

【開箱】"Hey,Google!" Google Home mini智慧居家入門

Google Home一直在我的購買名單許久,礙於台灣智慧家居相關產品都沒有甚麼起色,遲遲都沒有關鍵性下手的動力。聖誕節那時在逛著各大社群網站的日常中,不小心瞥到Google系列產品在特價,最入門的Home mini只要USD30,與原本的USD50相比打了6折吧,可謂十分划算阿,手刀直直落就衝下去了。目前只希望IKEA的智慧燈泡能盡快在台灣上市,還是有哪位朋友近日會到日本玩玩,去IKEA幫我帶個4顆燈泡回來,讓我能躺在床上開關燈(X ▲外盒包裝小巧可愛,產品名稱、外型從包裝一目了然,這邊選擇的是我最喜歡的灰色系。 ▲包裝採用這種拆開後就不可能若無其事擺回去的設計,好處是能確定自己買到的是全新品,側面詳細寫著產品的注意事項,不過我看不懂日文就放棄了。 ▲拆開後Home mini安安穩穩地躺在裡面,看起來就像甜甜圈一般軟綿綿的超可愛、超好吃<3 ▲下面則是通用電壓的插座,白色圓圓的讓3C產品沒有冷冰冰的感覺,此外,變壓器與連接線為一體不可分。 ▲插座是台灣可以直接使用的形式,不必透過轉接器,供電規格是5V/3A。 ▲接下來特寫我們可愛的Home mini本體吧,表面上沒有任何按鍵,在開機時、聆聽語音指令時中間會出現四個亮點表示他是清醒的XD ▲灰色喇叭底部搭配的是蠻搶眼的亮橘色,具有防滑的性質,不用擔心他會滾來滾去(?),側邊有一個也是唯一的開關,控制麥克風錄音的開關,維護用戶的隱私。 ▲使用比較舊的Micro-usb當作介面,不過這只有供電用途所以不是Type C我是覺得沒有甚麼關係啦。 智慧喇叭的好處就是透過軟體更新能獲得更新的功能、聽懂更人性化的指令,Google前些日子釋出一段短片讓大家知道他們家的Assistant又變聰明了呢。 而這幾周使用下來,雖然還有遇到一些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問題,不過呢Home mini的確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,不管是天氣預報、播音樂、設鬧鐘等等,之後等IKEA燈泡上市後或許會來寫一篇相關應用的教學吧。

【開箱】踏入未來,Acer BM320廣色域4K IPS螢幕

在過去幾年4K對一般消費者只能說是遙不可及,隨著技術進步4K逐漸普及,以SONY BRAVIA為例,過去台灣上市的4K機種只有最高階的日本製造,價格對普羅大眾而言更是高不可攀,時至今日,SONY推出的BRAVIA電視大多為4K機種,價格也落入凡間。 4K電腦螢幕過去因為Windows支援性不好,價格也居高不下,普遍玩家還是選擇2K(2560*1440)解析度或是Full HD(1920*1080)的顯示器,在微軟改變他的系統經營模式後,每年推出兩次大更新,逐漸改善Windows對高dpi的支援,與MAC相比,當然還有許多進步空間,不過今天短暫體驗後,我認為已經能夠達成日常所需。 其實我買東西都是有規劃的 (自己說) ,一步一步地慢慢構成自己的桌面小劇院,今天到這裡也算達成階段性任務了。 囉哩囉嗦的前言就到這裡,還是來看看掏空我積蓄敗下去買的螢幕吧。 沒有意外的話,我這篇文章應該是這款螢幕 全台灣首個開箱 吧,甚至說是全世界首個開箱文章也不為過,畢竟拿螢幕型號下去Google根本搜尋不到甚麼資訊,我還拿著 大把鈔票買下去還真是有勇氣阿 。 最初我鎖定的目標是Dell的U2718Q,直到上周Acer的BM320在台灣上市,完全打破我的規劃,讓我猶豫多時,在經過訪問許多人的意見,自行斟酌考慮後,最後決定敗入BM320。 ▲簡易規格比較,很明顯BM320的面板素質較高。 在兩者價格相近的情況下,即便我為Dell螢幕外觀所著迷,依舊擋不了我追求CP值的心。 下午去光華買的時候,庫存的那台就是被我買走的啦XD,店員都一直注視著我,讓我好不習慣 (好害羞) ,感謝他們細心幫我檢查這高貴的螢幕,但將螢幕搬下樓時,可能是因為我擋到搬貨物人的路(32"我有甚麼辦法?),他不太小聲的幹譙讓我小小不悅。此外,這螢幕份量十足,坐捷運回家讓我肩頸痠痛死了(甜蜜負擔?)。  ▲外盒使用不太環保的彩盒包裝,上頭滿載著這款螢幕的特點(4K IPS、ARGB=100%、DELTAE<1等等。),我這台的保固貌似是由聯強負責,包含3年到府收送的保固。  ▲外盒包裝的另外一側,基本上標示的內容與剛剛差不多,都是螢幕的特點。  ▲退去外紙箱包裝,我個人是蠻厭惡這樣的包裝方式的,這麼大的體積,整個抽出來實在不太方便,若是像DELL那種...